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9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教育   4650篇
科学研究   367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481篇
综合类   103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6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970篇
  2010年   767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VAR模型等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为:(1)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模型分析显示,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长期协整关系,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当均衡关系发生波动时,当期以-1.744 073倍的力度对前一期偏离状态进行调整,将其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2)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体育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国民经济增长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3)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国民经济波动对其自身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均产生负效应,体育产业对于自身冲击的脉冲响应呈正相关趋势,并且能够迅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方差分解显示,国民经济在其自身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呈逐渐增大之势,体育产业的影响则呈逐渐减小之势。最后,提出了"识别均衡关系:促进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互惠共生发展"、"衡量脉冲响应:降低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均衡发展负效应"、"重视方差分解:权衡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影响因素相对性"、"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均衡发展制度环境"等促进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大陆东部、中西和西部三大经济区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均未建立起来,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东西部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在中部经济区,服务业发展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原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全球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与国内服务业发展相比,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从互补性视角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上海建设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一流赛事之都的时代背景,展开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内涵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科学界定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内涵,构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技术指标,分析上海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契机,设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步骤与目标,提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的政策建议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破解体育产业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行动逻辑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结合模式,不仅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放开市场“无形之手”,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实践中,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等途径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一路发展,在成为受国家重视的重要产业的今天,相比国际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我们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便是国内的中、高端体育消费市场也几乎被国外大品牌企业占据大半,更不用说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了。然而我们的体育产业依然有着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将这种竞争力变成现实的力量,我们必须积极营造成熟、规范的体育消费市场;积极发挥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有效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落实、科学调整体育产业政策发展轨道,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等方法,从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制定、政策目标、实施主体、政策措施、实施成效等层面,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实施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据此,审视当前地方在落实执行国家体育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紧扣"五大发展理念",优化体育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围绕"供给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突出重点战略"3大着力点,提升地方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效力;通过"营造理性体育产业政策环境,实现考评机制再造"、"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评估手段,调控政策执行效果"、"完善相关立法,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发挥企业能动作用,实现政策需求与供给的效接"等措施提升国家体育产业政策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京津冀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整体发展失衡,结构亟待优化;市场发育不足,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恶化,低碳锁定障碍;顶层设计不足,合作机制缺失。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体育产业错位发展;培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CEPⅡ BACI数据库提供的2008-2016年HS-07-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利用三元边际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种类非常全面,但其出口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粗放式增长,价格增长的推动作用表现疲软;可变贸易成本、汇率波动、共同边界、共同语言是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长价格边际的主要因素,而关税和汇率波动则是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长数量边际的主要因素。最后,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注重体育用品品质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范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体育产业作为国家积极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不仅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所建树,也应在促民生、稳就业方面积极作为。从文本分析入手,阐释和总结了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就业的概况和共性经验。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主要通过促进产业成长释放更多就业岗位、响应社会需求扩充热门体育职业、利用赛事关照弱势群体锻造劳力、扶持中小企业提升就业吸纳水平等措施扩大了就业渠道,带动了社会就业。最后以此为关照,启发体育产业促进就业的本土实践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耦合协调度及未来前景,在分析体育产业与健康中国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体育产业与健康中国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修正GM(1.1)预测法对我国东部地区11省市2013—2017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预测未来10年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东部地区11省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二者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体育产业系统发展水平比健康中国系统波动性更强,体育产业成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体育产业发展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较弱,而健康中国建设对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作用较大。(3)东部地区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性在逐年稳步上升,但演进与提升速度较缓慢,协调关系始终处在勉强协调阶段,且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从北向南的空间格局大体上呈现“高—较高—高—较高—高—低”,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水平演进与提升速度明显加快,但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并提出建议,以期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